• 庄和闲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分享行业及公司新动向

    国内外发展智慧城市有何不同

    作者: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4-10 00:00

    浏览量:

    自2009年 ,美国IBM公司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讨论会 ,引爆“智慧城市”理念之后,我国不少城市也积极加入了这个“智慧愿景”的探索 。然而国内外城市由于建设背景不同、探索路径不同,因而在摸索过程中得出的经验与教训也不尽相同 。  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 ,从风险评估到监理全程跟踪监管,关于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探讨从未停止 。全球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点状分布。美国迪比克市 、韩国仁川市、爱尔兰戈尔韦湾

      自2009年 ,美国IBM公司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讨论会 ,引爆“智慧城市”理念之后,我国不少城市也积极加入了这个“智慧愿景”的探索。然而国内外城市由于建设背景不同、探索路径不同,因而在摸索过程中得出的经验与教训也不尽相同。

      从概念提出到落地实践,从风险评估到监理全程跟踪监管,关于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探讨从未停止 。全球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呈点状分布。美国迪比克市、韩国仁川市、爱尔兰戈尔韦湾 、丹麦哥本哈根……它们探索着城市发展的智慧路径。自2009年,美国IBM公司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讨论会,引爆“智慧城市”理念之后 ,我国不少城市也积极加入了这个“智慧愿景”的探索。然而国内外城市由于建设背景不同、探索路径不同 ,因而在摸索过程中得出的经验与教训也不尽相同 。

      

      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国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如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重新审视城市的本质、城市发展目标的定位、城市功能的培育 、城市结构的调整、城市形象与特色等一系列现代城市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针对如何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服务和运行中的创新性应用 ,相继提出了发展“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城市智能发展的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 。

      国内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城市人口增长与承载能力不协调,使得资源与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增大;政府公共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 ,造成城市管理协同性差 、办事效率低;产业格局与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导致传统生产技术以及管理方法难以为继。如何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成为城市建设者与管理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同时,由于我国物联网、云计算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 ,为城市新发展带来机遇。伴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对GDP增长是否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深刻思考,催生了社会各界对电子城(600658,股吧)市、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以及智慧城市等的探索。

      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国外

      国家战略。“国外很多国家将建设智慧城市纳入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纷纷出台一系列相关鼓励政策,明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方向、目标以及重点建设内容,以此来推动本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副秘书长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慧城市评估咨询中心经理王理达告诉记者。如美国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计划。韩国从1992年开始,开展了第二次国家骨干网的建设 ,实现了行政电子化网络管理的目标。日本政府于2009年7月制定了《i-Japan2015战略》 ,旨在到2015年实现以人为本,“安心且充满活力的数字化社会” 。

      市政管理。各国致力于用精准、可视、可靠、智能的城市管理推进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智慧化。通过应用物联网 、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使市政设施具备感知、计算、存储和执行能力。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市于2008年8月启动了智能电网城市工程,成为美国第一座开展智能电网的城市 。

      社会各界参与。国外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逐渐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 ,确立了“以人为本”理念,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服务环境。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不断促进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国内

      以发展智慧基础设施为重点 。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大力建设城市信息基础设施,铺设光纤骨干网、实现有线网络入户,无线网络覆盖公共区域 、增加网络宽带、推进三网融合,以期建成互联互通的城市信息网络 。如泛长三角区域“沪 、苏 、浙、皖 、赣 、闽”五省一市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 。

      以发展智慧的管理和服务为重点 。在建设时 ,重点建设一批重点示范项目,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职能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重点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均在为切实改进人们生活方式而努力 。如深圳市从科技 、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 ,并以此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 。企业更是积极研发,确保用户有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分析

      国外

      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美国奥巴马政府认为“智慧地球”与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同等重要 ,将“智慧地球”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9月,美国迪比克市宣布将建成世界上首个一体化的“智能城市”,建设智能的水、电和交通运输。目前,迪比克市智能水表项目已经取得成效,不仅为城市节省了大量用水,并且因为智能水表自动抄表(AMR)功能,为城市每年节省144000美元的人工费用。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各国目标均非常清晰,力争推动本国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 ,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及促进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

      试点的选择与建设谨慎而务实,实验范围“小而精”。美国选择迪比克市作为试验城市,是因其人口规模适中;欧盟以实验性的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城市交通以及相关的智能医疗系统作为突破口;新加坡优先推进在世界范围内占优势的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以及电子政府建设。

      充分发挥技术作用,积极应用科技手段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迪比克、斯德哥尔摩、鹿特丹等智慧城市试点项目的方案中 ,使用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RFID技术 ,并与互联网 、计算机等一同组成了智慧体系 。

      注重建立规则和培养秩序,在带动市场发育的同时也发挥了指导和协调作用 。

      国内

      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先行一步,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但目前总体来说还处在探索阶段,建设工程大多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内容多、运行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大客户中心业务拓展部部门经理王达在采访中告诉记者 ,“关于智慧城市,我国现在多数城市还处在概念探索阶段,要真正形成一种智慧氛围 ,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总的来说,我国的智慧城市探索,火热程度是众所周知的。但在投融资以及风险监控等方面,还需提高警惕。”

      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外

      理论体系亟待完善。虽然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浪潮异常迅猛,但是很多国家并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支撑 ,因此会带来很多不可预见的城市建设风险。投资风险抗拒能力需加强。智慧城市与城市化的结合,一方面使得房地产行业泡沫引向智慧城市,加剧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风险 。韩国的松岛,是一座新兴城市 ,尽管政府使用多渠道、组合式的融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其中大部分投资来源于地产开放商的风险投资 。

      信息安全与隐私泄露风险与日俱增。即使是对于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重视程度很高的国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也存在国家与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始终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

      国内

      缺乏智慧城市宏观指导,建设方向把控能力不强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考核 ,盲目跟风 ,往往致使智慧城市成为空谈 ,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采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单志广时,他指出,虽然 ,关于智慧城市的探讨是当前大热,但是 ,一些地方对智慧城市的内涵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他们往往是把简单的‘信息化’、‘云计算’ 、‘大数据’等拼成一个大饼 ,然后贴上‘智慧’的标签,就称之为智慧城市 。”实际上 ,这并不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中,不同部门 、不同行业间的信息应是互通有无 。“但是,当前多数城市 、多数部门 、行业均各自为政,无法达到信息共享。致使‘信息孤岛’的僵局难以打破 。”王理达表示,“庄和闲在地方做项目的时候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各个部门并不情愿把自己掌握的信息拿出来共享。相反,他们渴求他人与自己共享信息。”如此种种,降低了城市的运行效率。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压力和投资风险共存 。因为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存在跟风建设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开发商的风险投资也占一定比例 。在监理的实际工作中,王达认为,“智慧城市某些系统在建完之后,并没有专门的运营机制来支撑。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投融资方式多样,应特别注意风险把控,应在预算等资金管理方面加强监管。”

      智慧城市还处在规划和初期建设阶段 ,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 。现阶段,还没有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一个城市是否智慧 。

      链接:www.wjfanqun.com

    关键词:



  • XML地图